浅论建构主义理念下的网络教学
提交日期:2005年11月11日 提供者:刘黎明 访问次数:2030
摘要:项目论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并着重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教学;互联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735(2003)03-0132-03
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网络教学、多媒体教育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笔者认为,把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搞好开放教学与研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产生质的促进作用.一、 建构主义基本思想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60年代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主。基本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B.F.斯金纳提出联结学习理论,又称刺激一反应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但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到了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人的知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的心理过程包括态度、需求、兴趣和爱好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即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联接一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要通过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来影响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行为主义重旬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建构主义则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基本上属于客观主义范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是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发展,特别侧重于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利应用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自主学习,学习者进行知识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对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兴奋点应有意识地映射进行对象的脑中。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学习,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能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斯皮罗(Spiro et al)等人倡导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中的一支)主张,为发展学习者的认知灵活性,形成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应把知识学习与具体性境联成背景性经验,从而掌握知识的复杂性及相关性,在情境中形成知识意义的多方面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自已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已的经验基础、以自已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协作交流,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丰富和全面,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水平?quot;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二、 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育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是以客观主义为指导,还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这是一个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以不同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它在教学领域带来了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根本性变革:学习具有主张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在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提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协作精神,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技术特征,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广阔空间,使真正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成为可能。(一) 超媒体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超媒体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将文、图、声、像等不同媒体信息整合,将讲解、演示、测验等不同教学内容整合,将预备知识、当前知识与扩展知识整合,构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超媒体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基础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从一个主题跳转到另一个主题,从一个概念跳到相关的演示,灵活地在各知识节点上自由浏览,学习的自控性得到提高。 (二) 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司情境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能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间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图形、声音和图像再造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如虚拟物理、化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案例教学。另外,采用有效的课件在德育教学和法学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好学"和"乐学"效果。(三),网络通信技术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正由单机模式向网络化发展。通过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用户终端联网,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制作、存储、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共同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网络支持的"协作学习"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成效。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深化改革;而且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用建构主义指导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三、 多媒体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多媒体网络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一) 采用双主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应采取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双主模式。双主模式应是有机的统一体而且必需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学生进入开放教育之始教师,老师应授之以自主学习的各种技能与方法。利用网络教育手段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参与发现知识、形成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思维和方法、并最终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创造性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种探究问题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学生自主性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进程中,学习者有时处于传递一接受学习状态(教师帮学习者建立"新?quot;与"旧知"的联系),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已确定问题,自已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已进行意义的建构。这其中包括搜集辩别信息、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环节。一切教学方法应该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以案例教学为例,一个好的案分析如"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是与非"的问题的讨论研究,就可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基本理论法学思想的理解从而遍思维,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学习主体作用也就能够充分体现。 2.发挥教师主导作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把学习者的学习引向深入,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二) 创设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以理情境即社会化背景一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建构。那么,在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呢? 1.创设符合滂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认知特点也不同,如果教学对象是接受远程教育的工科大学学生,擅长逻辑思维且理解力强,创设给他们的情境就要符合他们这种心理发展的特点。为此应仔细分析学习者的知觉、记忆、思维以及动机、经验、情感等因素,找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结合点,在创设自然科学领域中学习情境时,用最符合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完成意义的建构,此外,所设情境应能把学习者的智力引向更高的发挥水平。而对文法类专业的大学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应创设一些图画、视频、音像均衡、和蔼且具有美学层次的多媒体课件以激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结合。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多样化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以便随机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主题是法学中的关于程序的诸类知识的掌握问题,就应创设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各种程序的不同特点的案例分析,从而掌握程序法的综合知识并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运用。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多媒体教学激?quot;主动性乐于学习"重要思想。 (三)开展"协作学习"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习者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情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习者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或通过多媒介体岗络进行的"协作学习"成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始终。学习者与计算机、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有着动态的信息交互。 当前,多媒休网络教学在各地蓬勃展开,开放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为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影响。爱因斯坦曾说过?quot;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以一个和蔼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多媒体的现代化教育不仅要使他们学生学习如何做事,而且要使他们学习如何生活,即"做事"和"做人"的统一。促进学生的现代化素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5) (2)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逃?999,(4)。